EN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动态 > 正文

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谢林(Thomas Schelling)博士将被授予我校名誉教授、并在我校演讲

来源: | 发布时间:2007-09-06| 点击:

时间:2007年9月12日上午

地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主楼报告大厅

9:20-9:50 名誉教授授予仪式

9:50-10:30托马斯·谢林博士演讲

托马斯·谢林简历

托马斯·谢林教授(Thomas Schelling)1944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士学位,1951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53-1957年在耶鲁大学任教;1958-1959年受聘兰德公司;1959-1990年分别在哈佛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经济部和肯尼迪政府学院从事研究工作;1990-2005年在马里兰州立大学经济学系和公共政策学院从事研究工作。1945-1946年,谢林教授担任美国预算局财政分析员;1946-1948年,在哈佛大学上研究生;1948-1949年,在丹麦负责执行“马歇尔计划”;1949-1950年,在巴黎“马歇尔计划”欧洲办公室工作;1950-1951年,担任白宫对外政策机构官员;1951-1953年,获聘美国总统办事机构,负责对外援助工作。

谢林教授的主要著作包括:《冲突的战略》(1960年出版)、《战略与军控》(与摩尔顿·H·哈尔佩林合著,1961年出版)、《武器的影响力》(1966年出版)和《微观动机与宏观行动》(1978年出版)。最新著作为2006年出版的《承诺的战略及其他文论》。这些著作被翻译成西、法、韩、中、日、意、以等国文字。1981-1983年,谢林教授担任美国国家科学院二氧化碳评估委员会委员,并且是“气候变化:对福利和政策的影响”的作者。

谢林教授被选入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和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曾获政治经济学弗兰克·E·塞德曼杰出成就奖,并因其“防止核战争行为研究”获美国国家科学院奖;2005年,与罗伯特·奥曼共同获得瑞典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

从1946年首次在Econometrica上发表论文,到2004年,他总计发表论文194篇,刊载的刊物包括:Econometric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Science, Bulletin of Atomic Scientist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perations Research, 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 Negotiation Journal, The American Economist, Behavior and Brain Science, Energy Policy, The Energy Journal, Risk Analysis.

诺贝尔奖肯定博弈理论应用于解决冲突

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由两位学者欧曼(Robert J. Aumann)与谢林(Thomas C. Schelling)共同获奖。两人得奖的理由是他们运用博弈理论(game theory)来解释为什么世界上有些人或国家能够相互合作,有的却是不断冲突。

简单地说,博弈理论阐释互动的决策情境。两位诺贝尔桂冠得主以博弈理论,协助众人了解各式各样的冲突与合作,包括贸易纷争、犯罪、政治决策、劳资谈判等,都可以应用博弈理论来解释。

得奖者之一的美国学者谢林高龄86岁,他在冷战期间发展出这套理论,来解析冷战时期的重要议题,包括全球安全与军备竞赛。他也指出,面对攻击时,反击的能力会比抵御的能力更有用,而且最好不要让敌人得知自己的反击方法。

诺贝尔评审委员会表示,谢林的真知灼见,后来证明了是解决冲突、避免战争的中肯见解。

另一位得奖者是现年77岁的以色列裔美籍学者欧曼。他以谢林的论点为基础,利用数学分析工具,来指出在冲突发生时,自己的国家与敌对的一方所拥有的各种选择。

欧曼也是第一位发展出「无限多期重复博弈」分析(infinitely repeated games )的人。这种分析有助于了解为何某些人或社群之间的合作关系会比较好。欧曼是第二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以色列裔学者。博弈理论就是既竞争又合作,最后达到双赢的结果,生活中天天上演,早就成为求生存的重要法则。

竞争与合作理论的一些基本原则:博弈理论中的双赢策略

博弈分为规范性博弈(rule-based games)与自由式博弈(freewheeling games)等两类,前者参赛的规则明确且参赛者的各种反应是可以预知的,但后者没有明确的规则限制,参赛者互动可有较大的变化空间。一般而言,商业竞争经常同时兼具两种博弈的特性,但以自由式博弈的思维比较容易创造双赢的机会。

将自由式博弈中追求双赢的策略称之为竞合理论(Co-opetition),以下为竞合理论中的一些基本原则:

· 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不要向跟你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对象进行直接的对抗。

· 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你与对手合作的利益将可能要大于对抗的利益。因此要设法寻求与对手合作的机会,而合作的基础在于你对于你的对手可以带来多少的价值。

· 当你必须依赖你的对手才能产生价值,那你此时就受制于人。因此在博弈中要尽量使你的对手依赖你,才能显示出你在博弈中的价值与地位。

· 如果想要不战而退敌,你必须要事先能够提出足以阻吓他人的明显事实证据。

· 当你的对手有更重要的对手时,你在博弈中的地位与价值将会因此而提升。因为大家都想利用你、联合你,且不想与你为敌。(联合次要敌人,打击主要敌人)

· 博弈中的游戏规则如果由实力强的一方来订定,那么弱者将很难有获胜的机会。此时弱者唯有寻求改变游戏规则,或打翻棋盘,或另起炉灶。

· 强者在博弈中一定要保留给弱者一些可以生存的空间,以避免弱者退出棋局,或做出意外的极端举动。

· 在博弈中求胜的原则就是尽量增加你的价值,可采取的手段包括选择性的与对手合作、降低对手的价值、改变游戏规则、改变游戏的范围、防止对手不理智的举动等。由于直接冲突与对抗多半只会减少博弈的整体价值,因此能避则避之。所谓竞合理论就是在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来增加自己在博弈中的价值。

· 通常只要参赛就会具有价值,但价值不会自动出现,参赛者必须要有能够主动创造价值的策略性手段。

· 只要你的发展不会直接威胁到他人,就不会引发对抗。对抗经常会带来双输,因此要能避战而不畏战。能避战是智者,不畏战是强者,好战是愚者,以战求和是勇者。

· 不要与好战者处于同一个战场,尽量寻求在不同市场区隔中发展,而不要直接在同一个战场上直接对抗。

· 在复杂世界中,没有真正的零合博弈,永远都存在可以互利、妥协的双赢空间。

· 博弈中的胜利主要建立在自己本身的获益程度,而不是建立在对手失败的基础上,惨胜就是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