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共经济学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 ofPublic Economics》刊发了我院卓百博后马榕及其合作者的研究论文“When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meets a regulated industry: Evidence from the electricity sector of China ”。该研究由我院卓百博后马榕、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曹静副教授、美国哈佛大学Mun S. Ho博士、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滕飞副教授合作完成。
电力行业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部门,这使其成为二氧化碳减排政策的首要目标。然而,由于自然垄断的特点,在大多数国家,电力部门受到严格的政府管制。除了常见的价格管制和污染物排放规定外,政府还经常对发电和配电实施严格的规定。尽管欧盟和美国等一些经济体一直在进行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但在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在发展中经济体,该行业仍主要由政府调度命令控制。
我国于2021年正式从电力行业启动全国碳市场。该市场覆盖全国超过2000家电厂,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0亿吨,相当于我国工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二分之一,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因此,分析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对电力行业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使用全国电厂微观数据,以参与碳排放交易试点的燃煤电厂为处理组,非试点省份的燃煤电厂为控制组,通过双重差分模型来分析碳排放交易试点政策对于电厂煤炭消费和电力生产的影响。碳市场参与企业主要是试点省份内煤炭消耗量大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高的企业,为了提高处理组与控制组电厂之间的可比性,该研究根据电厂在碳市场试点政策实施前的煤炭消费量,将处理组电厂与控制组电厂中煤炭消费量最为接近的电厂匹配。虽然通过匹配能够构造出更为平衡的控制组,但是处理组与控制组位于不同省份,很可能存在与碳市场试点政策相平行的干扰因素。为此该研究使用一般化的合成控制法,通过加入交互固定效应进一步控制相关干扰因素。
图1 样本电厂分布
研究发现参与ETS试点后的电厂与未参与ETS的电厂相比,煤炭消费量下降了16.1%,然而两组电厂在煤炭消费强度方面的变化差异很小,双重差分模型的系数估计值为0.024。与此相呼应,ETS试点电厂的发电量相比于未参与电厂的发电量有显著下降,同时在发电利用时间方面也有一定下降,但在统计上不太显著。该研究在进一步考虑了超低排放政策,国控企业污染物自动监控,节能电力调度,燃煤电厂退出等潜在干扰因素后结果依然稳健。
为了理解发电量和煤炭消费量下降的原因,该研究测算了碳价对于ETS参与电厂边际利润的影响。在不考虑免费排放配额的情况下,碳价会使ETS电厂的边际利润平均下降约5%,且边际利润仍然为正,说明这些电厂并不具有自发减少产量的经济激励。此外,该研究进一步考虑碳排放交易试点是否会造成排放泄露问题。该研究没有发现试点地区周边省份的燃煤电厂产出和煤炭消费量有显著增加,也没有发现试点地区从非试点地区的进出口电量有显著变化,但是试点地区非燃煤电厂的发电量有所增加。
图2 碳市场对电厂煤炭消耗和生产的影响
尽管我国电力行业仍处于各级政府的管控之下,但已经在逐步进行市场化改革。如果发电厂在决定自身发电水平时能获得更大的自主权,或者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碳排放交易市场对电厂减排的促进效果将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全国碳市场采用的基于行业基准的配额分配规则,可以激励企业增加产量,生产效率高的电厂在竞争性的电力市场环境中将更具优势,电厂进行技术升级进而提高能效的激励也将提高。此外,对于市场化程度远高于电力部门的钢铁和水泥等工业行业,碳价对于促进这些行业减排的调节机制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