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经管视界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经管视界 > 正文

高远洋:抗疫防疫显身手 通用航空是刚需——2020中国通用航空大盘点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1-21| 点击:

(我院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每年都会应《中国民航报》之约写一篇行业年度述评—“中国通用航空年度大盘点”,该文为《2020中国通用航空大盘点》,原文整版刊载于2021年1月18日《中国民航报》)

 

抗疫防疫显身手 通用航空是刚需——2020中国通用航空大盘点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球,全球经济及各行各业遭受沉重打击,民航业首当其冲,作为民航业基础的通用航空自然也不能幸免,正处于爬坡迈坎的中国通航经历严峻考验。而通用航空在防疫抗疫中的突出表现,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对通用航空重要性的认识:通用航空是刚需、是不可或缺的标配,也使我们看到了近年来通用航空发展所形成的力量沉淀。通用航空复工复产快,飞行量随疫情缓解呈V型反转,通用航空发展内生动力强。从“意见”到“规范”到“办法”,政策逐项落实落地,通用航空法规体系重构工作稳步推进。地方政府热情不减,成为推动区域低空开放和通航发展的重要力量。产业稳步发展,业务结构日驱优化,通航消费成亮点。十三五收官,目标实现虽有遗憾,但发展成就有目共睹,而制约行业发展深层次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留待十四五去破局。十三五我们达成了共识、筑牢了基础,十四五当是促发展、出成效,以形成产业聚集,呈现产业形态,彰显通用航空应有的经济效应。

一、基本层面受冲击抗疫防疫显身手

民航业因应全球性人员货物流动需求而生,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导致全球人员货物流动几乎停滞,给全球民航业带来致命打击,尤其是公共运输航空,全球航空旅客运输量断崖式下坠,航空公司一地鸡毛。通用航空当然也不能幸免,但相较于公共运输航空,疫情虽然对通用航空基本面带来了影响,但其影响程度不像公共运输航空那般惨烈,相反,从通用航空在防疫抗疫中的表现,进一步增强我们了对通用航空功能作用的认识,也使我们看到了近年来中国通用航空发展所带来的通用航空力量沉淀。

来自GAMA(美国通用航空制造商协会)的数据显示,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前三季度全球通用航空器交付量下降明显,固定翼通用飞机交付量为1521架,比去年同期下降13.5%;直升机交付量为438架,比去年同期下降31.3%。当然,这未必是市场的真正反应,很大原因是因为疫情期间全球陆海空运输通道几乎关闭,导致已订购的通用飞机无法运输交付或摆渡交付。真正的市场反应估计在一到一年半后方能体现,因为通用飞机的订货-交付周期通常在1-1.5年之间。即使是这样,从长期来看,我们认为疫情对通用航空业的影响不会太大,一是疫情对通用航空虽有打击、但打击有限,因为通用航空还不是大众化交通出行方式,受影响面远小于公共运输航空;二是由于通用航空的私密性和个人化、小团队出行方式所带来的出行安全性反而会刺激通用航空市场的增长,疫情期间公务机一机一座难求,传说中的18万一张的机票实际上是伦敦飞上海公务机上的一个座位的分享售价;三是从抗疫防疫中人们看到了通用航空必不可少的作用,这将进一步加快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步伐,带来航空应急救援航空器的新增需求,如2020年浙江省向通用航空公司采购了价值9500万元的直升机应急救援年度服务,广东计划分期采购直升机组建应急航空常备力量。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对我国航空应急处置能力的又一次大考。在这场防疫抗疫战役中,通用航空的表现没让我们失望,通用航空成为了防疫抗疫“尖兵”。根据民航局统计数据,从1月20日疫情蔓延开始至10月31日,全国141家通用航空企业使用1002架航空器执行了378次疫情防控任务,累计飞行2362.41小时、7189架次,运送相关人员89人次,运送各类药品和物资90.9585吨。通用航空在紧急医疗物资运送、空中消毒喷洒和空中巡查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充分显现了通用航空快速、高效、灵活的优势,也让全社会进一步认识到了通用航空之于民生的重要性:通用航空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刚需,是社会发展及服务能力建设必不可少的标配。同时,这也是近年来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一次检阅。早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近至2013年的雅安地震,在救灾现场我们几乎看不到通用航空的力量存在,而在本次抗疫行动中,我们看到了通用航空频繁的身影,看到了通用航空力量的存在,这得益于这些年我国通用航空的持续性发展,说明这些年来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行业应该感到欣慰、并需为之而继续努力。

二、复工复产步伐快行业发展势头依然

受疫情影响,我国通用航空飞行量1月份大幅下跌、2月达到最低点,2020年前8个月飞行量仅有56.2万小时,同比下降17.9%,降幅较大。而从4月开始飞行量明显回升,6月恢复到了去年同期水平。8月疫情开始缓解后,飞行小时数呈现V型反转,仅8月一个月就完成10.5万小时、同比增长9.3%,9-12月同比增长月均超过了10%;无人机行业快速发展,截止2020年10月,取得无人机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达到了9777家,仅2020年前8个月,无人机商业飞行量就达到了141万小时,已经超过了2019年全年的125万小时;行业发展信心不减,截止2020年12月31日经营性通航企业达523家,较2019年底的478家增长了9.4%;通用机场建设/颁证提速,截止12月底取证通用机场达到了341座,较2019年的246增长了38.6%。通用航空行业复工复产速度之快,说明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内驱力大,即使受到疫情影响,但发展大势未变、发展势头依然。

同时,危中有机,我们也看到了因疫情及国际大环境影响,我国经济内循环给通用航空带来的一些新的发展机会。一是往年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飞行员学员去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境外国家接受飞行培训,因疫情影响导致的出境难及国外疫情形势的恶化,这项可观的飞行培训业务可望在国内寻求解决,只是苦于我们的培训能力一时跟不上,缺培训教员、缺培训飞机及培训空域、机场,但这无疑是一次促使我们加快飞行培训能力建设、大力发展飞行培训业务的好机会;二是每年都有大量的旅客去国外旅游,且有不少人专门去国外体验高端深度体验旅游,包括跳伞、热气球等航空体验项目,同样是因为疫情的影响,这样的消费行为只能寻求在国内实现,这为通用航空低空观光、飞行体验及航空运动业务的开展带来了绝佳的市场机会。

三、政策意见在落实地方政府热情高

从“意见”到“规范”到“办法”,国家支持通用航空发展的政策信号正在体系化、具体化为一项项支持政策与支持举措。2020年1月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提出要求,加大通用航空“放管服”改革力度,鼓励支线机场增强通航业务服务功能;民航局发布《关于开展民用无人机适航审定工作的通知》,规范了无人机适航审定法规框架和技术标准;2月民航局下发《关于发挥好通用航空在疫情防控中作用的通知》,指出要提高政治站位,重视发挥通用航空作用;8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了新修订的《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简化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体现了通用航空“放管服”管理改革精神;9月民航局印发《通用航空短途运输管理暂行办法》,规范通用航空短途运输市场监管工作;5月民航局印发《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以探索无人机应用监管服务新方式及行业管理与社会管理深度融合新路径,并于10月公布了首批13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11月民航局发布《通用航空包机飞行管理暂行办法》,对包机飞行企业加以规范;12月民航局印发《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民航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及《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行动方案》,提出支持无人驾驶航空器物流运输、末端配送、航空作业和应急救援等广泛应用,探索军民航协同运行、有人机无人机融合运行及空地一体化运行,并要求取得实质性突破。12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部关于完善综合交通法规体系的意见》,提出“十四五”时期将完善包含通用航空在内的综合交通法规体系,规范通用航空活动管理。同时,《正常类飞机适航规定(修订)》、《通用机场管理规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适航审定管理程序》、《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实名登记管理程序》、《通用航空飞行动态数据传输规范》、《通用航空油料质量控制和航空器加油技术规范》等一系列通航政策法规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20年通用航空国家财政补贴计划公布,220家通用航空企业共获得5亿元业务补贴,19家通航企业共获得590万元支线航空补贴,25家通用机场共获得5275万元运营补贴。

地方政府发展通用航空的热情不减。各地通用机场建设提速,宁海通用机场、肥东县白龙通用机场、界首通用机场、横店通用机场改扩建项目纷纷开工;四川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出成果,海南推行“当天申报当天起飞”与“空域资源融合使用”有成效,又有湖南、江西等地主动作为加入区域低空空域管理试点行列,地方政府成为了推动区域低空开发的主要力量;新冠抗疫中航空应急救援重要性凸显,各地政府加速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山东省发布了《山东省应急救援航空体系建设规划》,提出以50公里覆盖半径,形成25个以上的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安徽省建立89家直升机医学救援定点医院;由多个大学科研机构和通用航空企业参研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航空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恰好也是在2020年结题,历时4年的这项研究结出了成果,为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出了系统化解决方案。

四、产业发展见成效,通航消费成亮点

产业发展见成效。2020年,中航通飞自主研发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青岛成功实现海上首次飞行测试、AG100初级教练机也成功在德清首飞;中航工业天直AC312E直升机在天津成功首飞;北京通航江西直升机公司JH-2直升机、易通途(广州)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YTT-A01/A02型自转旋翼机获颁型号合格证;亿航216无人驾驶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继获得挪威民航局飞行许可后、又获得韩国颁发的首张载人自动驾驶飞行器特许适航证,吉利太力飞车TF-2A原型机发布,基于人工智能加持及路空协同的城市空中交通(UAM:UrbanAir Mobility)一定是通用航空产品与技术的创新方向,中国走在全球通用航空创新发展前列;江西省着力探索“通用航空+旅游”模式,将通用航空与江西旅游资源优势充分结合,打造江西通航旅游生态产业链;安徽芜湖在引进通用飞机整机制造项目的同时也注重沿上游产业链发展通用航空零部件制造、注重发展通用航空运营与服务,逐步形成研发、制造、维修、运营“四位一体”的通航产业发展生态;深圳提出建设中国通航先行示范区,探索开辟城市低空商务飞行模式;内蒙古、浙江、新疆、青海、云南等地区通航短途运输服务范围持续扩大;舟山开通“海岛快巴”航线;浙江、山东、广东等地政府积极探索以政府采购服务形成救援能力的航空应急救援商业化发展道路;山河阿若拉SA60轻型运动飞机热销,2020年交付36架,且开始销往国外;运动飞行培训市场热络,2020年底运动飞行驾照达1731本,较2019年增长23.7%。短途运输、低空旅游、航空运动、应急救援……,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通用航空的业务结构正从以传统航空作业为主向消费类业务拓展和进化,通用航空消费是通用航空最为精彩的产业领域、是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未来。11月考察海南通用航空发展时,在三亚凤凰岛我们看到了低空旅游火爆的场景,地面等待登机体验的游客摩肩接踵,头顶低空三架直升机此起彼伏,高空可见之处还有民航航线飞机在飞,所以,我们无需怀疑通用航空消费有没有市场,市场一定有,而且很大,关键是我们得有适合于市场需求的产品供给,还得有像三亚那样的允许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甚至军航在融合空域并行化运行,真正体现空域资源动态调配的能实施通用航空消费产品有效“交付”的通用航空运营环境。

五、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启航

5000架通用飞机、500个通用机场、200万个飞行小时——行业耳熟能详的十三五通用航空发展目标,现在看来似乎已成为完成不了的任务。这也说明通用航空的发展的确是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经天到地的通用航空运营环境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尽管如此,我们不应因此动摇信心,而是应进一步勃发我们的发展动力。通用航空发展进程的确不是我们当初想象的那样“迅猛”,这五年,虽然发展大势年年向上,但微观层面却是坎坎坷坷、步履艰难,个中滋味谁干谁知道,以至于行业内产生过怀疑,是不是时候未到?是不是没有市场?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坚信中国通用航空市场的存在,尤其是通用航空消费市场巨大,只是这个市场不是显性的,而是隐形的,需要我们去挖掘、去激发。问题的关键,一是我们缺乏市场真正需要的产品提供;二是因为受制于空域与通用机场短缺,我们不能有效、常态化、持续性地提供市场产品。本质上还是产品供给问题,所以未来我们需要在运营环境建设和终端应用市场拓展上去做文章、去破发展困局。

总结十三五的中国通航发展,数字上可能没有达到我们设定的目标,但行业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国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使我国通用航空发展迎来了第二个政策风口,随之一系列支持政策相继出台,政策推动效果明显;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有进展,低空飞行越来越容易了,四川、海南等地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也试出了成果、并起到了示范带动效应;通用机场建设提速,从十三五初的不足60个增加到2020年年底的341个;通用航空法规体系重构工作稳步推进,顶层设计框架成形,一系列体现“放管服”和“分级分类”通用航空管理改革精神的法规相继推出或修订发布;示范试点工作顺利开展,继国家发改委在2017年批准了26个国家通用航空综合示范区后,2020年中国民航局批准了13个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通用航空产业园、航空小镇、飞行营地遍地开花,通航产业形态雏形初步呈现。作为通用航空发展的一个重要显性指标,通用飞机保有量增长迅猛,在全球通用飞机交付量从2007年的4277架急剧下降到2019年的2568架的同时,中国市场异军突起,十三五期间,通用飞机保有量从2235架增长到约4000架,年均增长率超过12%,年均增长量超350架,意味着每年全球有超过15%的新的通用飞机交付到中国市场,中国正成为全球通用航空最为重要的新兴市场。不仅如此,我们还看到,中国已然是全球通用航空产业链重要的一员。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的在产在研水上飞机研制项目鲲龙AG600进展顺利,国产山河阿若拉、卓尔领航者通用飞机热销;无人机新业态发展迅猛,经营性无人机企业近万家,商用无人机超过12万架,消费级无人机产品独霸全球;全球最大的通用飞机制造商与中国航空工业公司在中国开展通用飞机生产合作,全球通用飞机第二大制造商西锐飞机公司、第三大制造商钻石飞机制造公司以及全球第二大通用航空发动机制造商大陆航空发动机公司被中国企业收购,穆尼、TopCub、Lisa、道尼尔、贝尔直升机、空客直升机等国际知名品牌通用飞机生产制造或组装项目纷纷落地中国;公务航空、短途运输、低空旅游、航空运动、航空科普、应急救援、航展节会等消费类通用航空业务悄然兴起,通航产业结构日驱合理,通航产业生态逐渐成形。

“高质量”是各行各业十四五发展的关键词,之于通用航空,“高质量”发展最好的诠释就是“产业聚集”。如果说十三五我们是达共识、筑基础,十四五则应该是促发展、出成效,即呈现产业形态、形成产业聚集,使通用航空体现应有的产业规模、彰显应有的经济效应,以提振行业信心。到十四五末,我们期待能看到“天上一张网,地面一盘棋”的发展局面。即构织“天上一张网”,满足公务飞行、私人飞行、短途运输、低空旅游、应急救援、航空运动、航空作业等通用航空飞行活动对空域资源的使用需求,真正实现点到点低空飞行常态化,使低空空域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形成“地面一盘棋”,通用机场、通航产业园、航空小镇、飞行营地、无人机基地等星罗棋布,通航产业发展形态各异,通航经济生态成形。梦想需要有,且一定能实现。

通用航空又一年。十三五已收官,十四五我们共同期待!

【注:本相关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资金重点项目资助(项号:71632003)】

作者:高远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