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得主、我院黄海军教授,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就以下几个问题做出了回答:
自己与交通科学
黄海军自1984年考研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系统工程和运筹学,开始专攻交通问题。1992年,28岁的黄海军在国际交通领域的最权威刊物《交通研究》(TR-B)上发表了论文“运量分布与交通分配的多车种组合模型”,成功地被应用于香港九龙的交通网络分析中。同一期还发表了他和合作者的 “交通分配与分布组合模型的改进算法”、“多车种组合模型的参数校正”论文。这本当时每期只有4到5篇论文的全球交通研究领域顶级期刊,一个中国的年轻学者一次就发表了3篇,堪称奇迹。
截止目前,黄海军已在《交通研究》上发表了23篇论文,发表被SCI刊物收录的论文130多篇,被SCI刊物引用达800多次。
“看不透”的难题
首都的“首堵”是中国若干快速城市化地区的缩影,也是让市政专家和普通老百姓都头疼的难题。“对我而言,解释现象就是最大的乐趣。拥堵为什么会形成?背后深刻的原因是什么?如果能够把这个道理讲出来,甚至用模型计算出来,并且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和相关部门的应用,就是最满足的事情。”黄海军说。
早在1995年,黄海军就开始研究拥堵道路收费问题。“根据福利经济学的观点,道路是一种稀缺资源,为了用好这种稀缺资源,收费是一种很好的调节需求的手段。”黄海军分析道,从其他国家地区的情况来看,伦敦、奥斯陆、新加坡等地已经大规模地建立了拥挤道路使用收费系统,而且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黄海军等学者在这一领域做了很多创新研究,发展与丰富了道路使用收费的有关理论与实践技术——将收费与鼓励发展公交、鼓励多人合乘车辆、智能路径导引以及交通大气污染等问题结合起来,同时研究了一个考虑出行者属性差异的“公路/轻轨”系统,最近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用户、多准则的系统最优与用户最优相互转化的模型,加深了对收费模式的认识。他们用扎实的研究结果说明,只要收费站点分布恰当、收费时机掌握正确、收费水平设计科学,道路使用收费系统对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是有显著作用的。
然而,要让普通公众理解拥堵路段收费,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百姓眼里,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城市道路收费简直不可理喻。黄海军提出,“拥挤道路使用收费在中国决不能盲目实施,既要积极探索又要谨慎实施,一定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进行。另外很关键的一点是,必须保证收费收入的使用透明,并合理地弥补老百姓的损失。”
学术与教育方式
黄海军自称是一个“放养型”的老师,他不会规定学生每天学习多少时间,多久要发一篇论文,然而他自己身体力行的钻研态度成了学生们最好的榜样。黄海军认为,导师要教给学生的主要是学术指引和创造良好的氛围,而最根本还是在于学生自己。每个学生交来的第一篇论文,黄海军都会从头至尾仔细地修改甚至重写,目的就是让他在这个过程中快速成长。
这位致力于“解堵”的交通专家自己从不开车。某种程度上“旁观者”的视角帮助了黄海军可以跳出驾驶者、管理者的思维,去研究复杂的交通拥堵问题。“这个事业没有诀窍也没有尽头,一定要说诀窍那就是耐心,一根筋做下去,” 黄海军说,“解决交通拥堵的方案,没有最优只有更优,这就是我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