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经管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力量 > 经管人物 > 正文

经管人物|郭仁拥: 深耕交通科研二十载,以育人初心践行师者担当

来源: | 发布时间:2025-06-27| 点击:

郭仁拥教授是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领域的深耕者,主要从事交通行为建模与分析、城市经济学、社会计算、运筹学、城市大数据计算与处理等的研究。郭教授在动态交通分配算法的收敛性分析和双动态交通系统的拥堵控制、城市路网中演化交通流的建模分析和拥堵控制管理、人群路径选择建模与优化等主题取得一系列成果,并连续多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社会科学)。

郭仁拥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核心是通过建模做定量分析工具,用于路网规划和政策制定。郭老师在采访中提及学术方向时强调,传统交通规划的“四阶段法”是研究基础,但必须结合中国国情拓展。“现在我们会把大数据、大模型等技术引入问题,本质是用问题驱动研究——解决城市交通管理的实际需求。”

尽管科研成果卓越,但依旧十分谦虚,科研路上的挫折是他口中的“成长课”:“刚从事研究时投论文,总是被拒,当时觉得很受打击。但好在有老师指导,慢慢学会找科学问题、琢磨解决方法”。即便如今,他仍保持着对科研的坦诚,将这些都视之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这种持续精进的态度,正是科研工作者珍贵的品质。

谈及教育与科研的关系,郭老师明确指出:“二者相辅相成。科研能让教学内容更前沿,而教学中与学生的讨论常能启发科研新思路”。在教学实践中,他将科研中的严谨态度融入教案设计,即便是编写教案,也常会反复琢磨教案的逻辑是否通顺、格式是否规范,如同对待对待科研论文。”

培养学生时,郭老师注重“问题驱动”:“给学生安排不同课题,能从不同角度训练他们——比如通过上课观察学生知识漏洞,再针对性安排研究任务。”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源自他在科研中积累的敏锐洞察力。

“大学教育关键有两点:培养自律,传授掌握知识的方法,而非单纯灌输知识”,郭教授分享了一段令他印象深刻的育人经历:“曾有个学生刚入学时很迷茫,交上来的研究报告逻辑混乱,我当时批评得比较严厉,但是我又觉得光打击不行,得鼓励鼓励。” 随后他主动与学生谈心,坦诚 “做老师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足够优秀,就像家长培养孩子,希望孩子能够珍惜当下时间,以完成自己的理想”。

这次谈话成为学生的转折点:“后来他变得很踏实,进步非常大。育人就像种树,得在关键时候扶一把,尤其是对迷茫的学生,更需要点拨。” 他观察到当下学生受外界影响,基础知识学习时间被压缩,建议同学们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基础知识、看文献,这个过程不仅有助于将来的长远发展,也是开启自己心智的过程。

“现在我的最大期望,就是学生比我更优秀。”为了指导学生接触新技术,他坚持 “要想教学生,自己先学会”的道理:“学生问的问题,我不能说‘我不会’,必须先自己钻研透”。 这种以身作则的态度,贯穿于他二十余年的教育实践中。

二十多年的学术坚守,到将“让学生超越自己”作为育人目标,郭教授诠释了学者的严谨与师者的赤诚。正如他所说:“看到年轻人成长,是作为老师最欣慰的事。”这份对学术的执着、对育人的热忱,正成为他在经管学院教书育人的真实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