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经管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力量 > 经管人物 > 正文

经管人物|吴俊杰:从“小众”探索到领域标杆,用 AI 赋能管理决策新范式

来源: | 发布时间:2025-11-05| 点击:

在人工智能从技术探索走向产业应用的浪潮中,北航经济管理学院吴俊杰教授始终以严谨的学术视角、前瞻的研究布局,将人工智能应用在管理决策场景。他通过在管理科学、信息科学与社会科学开展交叉创新,在非结构化数据建模、复杂机器学习策略、可解释预测分析、多方可信安全计算等国际前沿技术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并将其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智慧城市、智慧医疗、金融科技等国家重大需求领域。



在人工智能尚未如此家喻户晓的世纪之初,吴俊杰教授便已锚定“AI技术及其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这一方向,这份坚守既源于学术判断力,更得益于北航赋予学者的学术自主权。“北航不强迫年轻学者迎合特定方向,这种自由探索的环境,让我能持续深耕感兴趣的领域”,于是他便专注于 AI 技术研究并将其应用于管理决策场景,即便当时管理学院的主流研究方向是实证研究以及运筹优化等,他仍选择这条“小众”的道路。

如今,其研究已形成两大系统性方向:一是“数据与决策智能”,聚焦面向管理决策的 AI 技术及数据要素问题;二是“数字化转型”,围绕城市治理、金融监管、绿色制造等行业需求,探索用数智技术推动领域变革。这份坚守也得到了清晰的印证,如今 AI 已成为驱动几乎所有行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这也印证了吴俊杰教授当初选择的前瞻性。



在吴俊杰教授坚守 AI 研究的初期,经济管理学院尚未建立完整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学生培养缺乏技术方向引导,研究力量难以凝聚。但即便如此,困难并未动摇他的决心。随着学院学科建设的推进,信息系统系逐渐构建起完善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学生在大四阶段便可参与高水平研究,研究团队也逐步成型。从独自摸索到团队协作,吴俊杰教授不仅见证了学院科研环境的改善,也用自己的坚持为学科方向的突破积累了宝贵经验。



作为学者与导师,吴俊杰老师始终践行着学术自由与人格塑造并重的培养理念,这源于三位前辈对他的影响。读书时导师陈剑教授的包容给予他充分的学术探索空间,让他形成了以兴趣引导研究的培养模式;入职北航经管学院后,时任院长的黄海军教授纯粹的学者精神和王惠文教授营造的学术自由氛围,也深刻地影响着他,被他融入到学生培养中,为学生搭建起包容的成长平台。但他也说,其实北航经管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那就是对青年教师的托举,刘志新、周泓、方卫国、贾国柱、周宁等资深教授莫不如此,这里总是有一股温暖的力量。

对于学生的选拔与培养,他有着自己的一套标准。第一个标准,他常常说做研究要“眼里要有光”,因为只有对研究满怀内在热情的学生,才能在科研路上走得深、走得远。除了这份热情,他同样看重学生的人格品质:学术上要坚守诚信,不能有半点含糊;团队中要懂得协作,能与伙伴并肩前行。最后,他才会考察才华,其中数学能力的扎实度与对编程的热爱程度,是他尤为关注的两点。

培养过程中,他既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如学术敏感度、理论推导与实验分析能力,也重视人格成长,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友善、热情、对世界有温度的人”。面对学生科研中遇到的瓶颈,他不会用直接告诉答案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而是通过逐步的引导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索,“这是必要的锻炼,眼里的‘光’会变成能吃苦、能坚持的‘光’”。



谈到对于学生未来学习或工作的建议,吴俊杰老师说:从教多年,我对大学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大学的首要任务应当是把书教好,把学生的人格塑造好。无论未来是继续深造还是进入职场,希望大家都能牢记北航培养学生的标准,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另外,“保持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未来是继续从事学术研究还是进入其他工作岗位,对自然世界、人类社会的好奇,都是终身学习的动力、是岗位热爱的基础,更是个人成长的关键。



从2008年至今,吴俊杰老师在北航经管学院的16载,既是北航“严谨务实、协同创新”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个人学术与育人之路的缩影。他以工科背景为根基、学术自由为养分,在数据与决策智能、数字化转型两大方向持续突破,既用严谨研究构建起兼具理论深度与应用价值的体系,推动领域发展;又秉持“育人先育德、治学先治心”的理念,以包容姿态培育出一批兼具技术素养与人文温度的青年学者,完美诠释了北航经管学院的学术精神与育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