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吴春林老师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的初心与“科研报国”的使命,坚守在教学与科研一线,聚焦智慧应急与灾害防控、智慧城市与基础设施韧性等领域,将个人学术追求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以“立德树人”为育人初心,以“科研报国”为使命担当,在北航经管学院的学科发展沃土上,实现了科研、教学与育人的深度融合。

立足国家战略,深耕科研创新
在科研方向选择上,吴春林老师始终紧扣“国家之急需、时代之要求”,一方面通过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权威渠道捕捉政策导向,从国家需求中定位研究“发力点”;另一方面坚持学术积累,每日阅读至少一篇中英文权威文献,汲取前沿理论与方法,避免重复研究,力求科研创新。
针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防控的严峻形势,他创新性提出“领导激励→文化牵引→行为自觉”的“内生驱动”新范式(LCB理论与技术体系),突破传统“外力强制”安全管理模式。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下,他研发基于大模型的LCB数字化综合管控与应急预警平台,具备隐患精准识别、智能安全培训等功能,推动安全管理向“数智决策”转型。
多年来,吴春林老师取得丰硕科研成果: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UTD 24顶级期刊,两篇)、《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管理评论》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2项,参与制定行业与地方标准2项,第一完成人撰写的决策咨询报告被国家工信部采纳。其研究成果赢得国内外学界广泛认可,彰显国际影响力。

科教双向赋能,探索育人新径
吴春林老师认为,“虽然高校教师需要同时承担教学与科研两项基本任务,但二者绝非对立,而是能够相互融通、相互促进。”在他看来,科研与教学的“双向赋能”核心在于为国家培养“知理论、懂实践、有担当”的高素质人才。科研往往要求深度聚焦,追求持续深入;而教学则需要视野开阔、触类旁通。在实践中,吴老师始终注重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以科研反哺课堂,以教学激发科研,从而不断推动课堂创新与教学质量提升。
作为本科核心课程《项目管理概论》(北航一流本科立项课程)负责人,他创新构建“线上资源预学→线下情景研学→课后创新践学”的全周期混合式教学体系,将课程内容数字化并上线国家级慕课平台,还引入人工智能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等前沿内容,让知识“活起来、新起来”。该课程上线一年内吸引全国700余名大学生选课,获“在线共享精品课程”;线下情景模拟式翻转课堂别开生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跨院系选课学生数逐年提升,课程评教平均分长期超过91分。
他注重以科研反哺教学,将数字经济、智慧应急等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让学生接触行业真实难题;同时,备课与授课过程也成为科研思路梳理的过程,助力科研方向拓展。此外,他主持北航校级重点教改课题,结合学校理工科优势,形成思政意识塑造、专业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发表4篇教改论文,为经管类专业破解“理工底色与人文素养协同培养”难题提供北航方案。

悉心相伴助成长,薪火相传守初心
“科研之路并不轻松,能够真正下定决心投入其中的学生,非常可贵。”在对学生的指导和建议中,吴春林老师多次强调“不忘初心”的重要性。在指导研究生过程中,他以育人为本,全程倾注心力,伴随学生成长。曾有一名研究生对城市运营灾害防控研究表现出极大热情,吴老师就从文献阅读、研究框架搭建、实证方案设计、论文撰写与投稿等各个环节为其全程、逐一把关,最终助力学生在UTD 24期刊《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上发表顶尖成果。
在吴老师看来,科研工作的核心吸引力在于其所带来的“更深层次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源于用研究服务国家、造福社会。他鼓励年轻人在黄金时期勇于投身科研:“梅花香自苦寒来”。无论出发点是出于探索兴趣,还是职业发展规划,科研都是一段值得经历的旅程,不仅能培养耐力和思维深度,更是锤炼责任担当、实现报国理想的重要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