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力量 > 经管人物 > 正文

经管人物|刘天亮:笃学不倦塑栋才 科研育人润无声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3-01| 点击:

他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生平等,共同成长”育人理念,充分理解学生,指导的学生荣获市级、校级等多项大奖,并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他是我院行为与运作管理系的博士生导师刘天亮教授,也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刘天亮老师面向交通方向的切实民生需求,紧跟供应链管理等国民经济领域前沿,关注绿色低碳发展,探索时变效用分析,积极构思微观与宏观的交通出行与运输管理研究项目,让科研成果用于民,惠于民。

 

做良师益友,理解学生体验与感受

刘天亮于2010年来到北航经济管理学院任教,在黄海军、杨梅英、王晶、张宁等我院教师的培养与带领下,执教十余年,成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获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优秀成果资助项目一等奖,指导的学生荣获市级、校级多项大奖并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

 

张云龙是刘天亮老师指导毕业的第一位全日制硕士生,为了把科研做到极致,刘天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研究性课题,耐心的与学生反复讨论,刘老师虚心内观研究课题,与学生一步步推进研究的设计。该项课题的研究成果《跨行政边界的交通走廊模型与福利分析》于2017年获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从教学经验中,刘天亮老师不断总结学生特点,捕捉学生闪光点,进行个性化指导,引导学生发挥所长。他非常重视师生间双向的信任感与沟通交流,“如果学生想到学业问题,第一个想咨询的不是导师,那说明中间是有隔阂的。”“不能够完全等学生找老师。比如张云龙经常推进到想通了才找我,他每次来交流时,已经尝试了很多。学生们的风格不一样,有时要主动找学生‘汇报’。”他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鼓励学生及时与导师交流专业问题,“不要等到(论文研究时限的)最后,哪怕开始不明白也可以。”

在职称评定与荣誉申报时,刘老师等我院老师将丰富的教学经验提炼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生平等,共同成长”,并在一线教学中始终坚守这一育人理念。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刘老师经常同学生说,“我不喜欢你们把我当老板,更不喜欢你们把我当陌生人,我最希望的是你们把我当真正的朋友。”他认为,除了掌握知识、创造知识之外,研究也是加入学术共同体,广交朋友。

青蓝接力,专业与师道的双重传承

2002年,刘天亮的硕导戴更新教授从东南大学毕业,“我们算是他带的第一届的硕士,年龄差不太多,经常跑到他家里聊聊天,也经常一起打羽毛球。”刘天亮回忆中的硕导为人和善、乐观积极、治学严谨,对学生非常关照,以正向鼓励、积极心理的话语激励着学生们做科研。“硕导非常鼓励我报考黄海军老师的博士。”在老师的支持下,学习成绩优异的刘天亮老师拜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黄海军教授门下,在科研的沃土蓄力前行。

 

“黄老师喜欢参与到整个研究论文的行文当中,不是只给一个方向,让学生去研究,去自己写。甚至一些基本的公式推导,黄老师都亲自推一遍,很多细节他都亲自核对,包括语言,所有的一切他都要亲自确认。”黄老师对待学生、对待研究的态度,让作为博士生的刘天亮印象深刻。就博士后工作,刘天亮选择了与博导学术情况与工作风格都相似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陈剑教授。而硕博、博士后的八年,他在物流、交通运输与供应链管理等研究领域不断探索创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师们把学生当作知己的态度与循循善诱的强烈感染力,点亮了他心中教学科研的火苗。

在北航经管学院,刘天亮老师曾从学生大二开始接手专业班的班主任,发现学生们很关注专业的用途等问题,于是,以所带班级为试点,推出专业沙龙的学院教改项目。专业沙龙教改项目参照本科毕业设计,每半年开展一次课程知识综合训练,助力学生成长。

 

“这个活动主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本身有学业压力,能够参与进科研,但没有精力阅读太多相关文献。我们传递动手实现的观念,哪怕就看一篇论文。本科生做科研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并不在于学生沿着老师给的研究方向,毕业后、将来一直做下去。对从事科研事业来讲,提出研究思路,分析解决问题,控制时间进度,这是基本的训练。”他认为学生做科研时,不用纠结于研究方向的延续,要更多的关注于基本科研训练。

交通出行,来源于生活的科研课题

“对交通出行,大家都有相关经验,包括交通方式的选择。比如,早晨来上课,是步行,还是骑共享单车,这都是一种选择。至少来讲,学生们对我们课上举的一些例子深有体会。”不只课堂,从2005年博士科研工作起,刘天亮瞄准微观经济学视角下的择路行为,尝试通过仿真软件分析择路直觉,为交通出行的用户均衡提供答案,《日常择路行为的多智能体模拟》《考虑风险规避和认知更新的日常择路行为演进》等研究成果发表于核心期刊《物理学报》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7年,刘天亮的科研团队以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优秀成果资助项目一等奖的调研报告为基础,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时变效用偏好下轨道交通走廊高峰通勤建模与福利经济分析”,并于2021年12月顺利结题。城市交通服务的焦点导向,从经济效益转变为出行者本身的评价纬度。“公交车年客运量有多少?轨道交通一年能运多少人?”等经济效益问题不再高频出现,现在强调“节省了多少时间?”“坐地铁的感受”等人本理念问题。刘天亮及其合作者对人本理念背后反应的心理成本进行量化,并形成了我国轨道交通方面的建言献策。

多年如一日的深耕,也换来了成果肯定。他在Transportation Research(Part A/B/C/E)、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并获第11届交通科学国际研讨会(CTS 2019)Best Paper Award、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等重要国内外奖项。

刘天亮老师立足学生视角,充分理解学生体验与感受,用平等温暖的话语鼓励学生与老师成为朋友,做学生掌握知识、创造知识的引路人,同时保有空杯心态与学生共同推进研究,在学术共同体中不断学习。他积极探索交通行为与运输经济、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与运营、物流优化与供应链管理研究,聚焦理论模型与数据驱动交叉融合的研究主题,注重问题导向,拥抱所有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采编/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