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的“经济学系列论坛”,于12月19日上午10:00在新主楼A618会议室拉开帷幕。本期“经济学系列论坛”主讲嘉宾为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玲。学院金融系谭小芬教授主持了本期论坛,多位老师及研究生、本科生共同聆听了冯老师的精彩报告,并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
主讲嘉宾
冯玲,国家级人才,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常任)。清华大学学士、硕士,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学博士。从事国际金融、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实证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 20 余篇,其中包括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如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Economic Journal等。学术成果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人文社会科学)、“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浦山学术研究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论文奖一等奖荣誉。
讲座内容
冯教授的文章聚焦于企业出口、创新和资本结构的企业决策上,已有研究表明企业通过出口进入更大的市场,扩大了创新的潜在收益,企业出口和创新具有互补效应。然而对于小企业,由于融资约束的问题,企业进入出口市场后,创新反而减少,创新和出口变为替代效应。基于此,冯教授试图探究企业资本结构、创新和出口在企业决策中的动态关系。
接下来,冯教授利用Compustat数据库中美国制造业企业1975-2014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对于小规模企业,相较于非出口企业,出口企业的研发投入会更低,出口和创新呈现出替代效应。然而,当企业的规模足够大时,出口和创新就具有互补效应。当把企业杠杆考虑在内后,实证结果表明出口会降低企业杠杆,但企业规模和出口的交乘项系数为正,意味着当企业规模变大时,杠杆率会得到提升。
实证结果说明了企业出口、创新和资本结构的复杂关系,基于此,冯教授通过理论建模,试图分析企业在出口、创新和资本结构决策中的动态关系。冯教授构建了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体模型,该经济体在贸易端是开放的,但金融端是自给自足的。基于给定的生产率,企业面临出口决策,以及是否选择增加研发以提高生产率,同时企业也要面临资本结构决策,即在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之间权衡。
通过模型构建,冯教授发现小型出口企业倾向于通过减少长期债务,转向更昂贵的股权融资来应对金融约束。这种调整导致总体融资成本上升,削弱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就是说低生产率企业因金融约束不得不削减研发投资以进入出口市场,因此出口和创新呈替代性。而高生产率企业可以通过创新和出口获得更大的市场和利润,因此出口和创新呈互补性。进一步,冯教授通过细致缜密的数值模拟,证实了结论的有效性。
提问交流
在冯教授分享的过程中,参会的老师同学积极提问并提出建议,基于企业创新、出口和内生资本结构的模型设定与冯教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冯教授逻辑缜密、细致入微的讲解为大家带来了新的学术启发,与会师生受益匪浅,讲座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