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应用经济学实践前沿讲堂第6期——“婚姻经济学中的部分金融现象”成功举办

来源: | 发布时间:2025-04-24| 点击:

2025年4月18日,由北航经管学院金融专业硕士教育中心主办的应用经济学实践前沿讲堂第六期《婚姻经济学中的部分金融现象》在北航新主楼A1148圆满落幕。本期讲堂由赵尚梅教授主持,特邀现任华创期货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继海担任主讲嘉宾。刘继海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研究生,现任华创期货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曾任中信集团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中航证券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学术专长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导语:

在数字经济重构社会关系的当下,中国适婚人群的婚恋焦虑指数攀升至历史新高,一线城市单身青年平均脱单周期突破3.2年,而离婚冷静期制度实施三年来,全国婚恋纠纷案件年均增长17.3%。当传统婚恋观遭遇现代性冲击,金融与情感的跨界融合成为破局关键。在此背景下,刘继海结合自身多年行业经验,以前沿金融理论为手术刀,深入剖析婚姻关系,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理性分析框架,为破解婚恋决策困境提供了独到见解。



演讲实录:

刘继海开篇即抛出观点:“婚姻本质是唯一可双收益的股票”。他构建的婚姻资产负债表模型显示,婚姻投入涵盖时间、金钱、情感等核心要素,产出则包括幸福感、子女成长、社会资本等多元价值。通过对比中美婚前协议签署率(中国4.7% vs 美国超60%)、一线城市育儿成本(80-180万元)等数据,揭示婚姻作为风险投资的复杂性。

在风险识别环节,刘继海创新性提出婚姻风险的“五维模型”:收入中断风险、职业断层风险、情感脆弱性风险、社会资本减值风险、隐性机会成本风险。他以金融学中的“夏普比率”类比婚姻质量,指出阿尔法收益(物质保障)与贝塔收益(情感稳定)的动态平衡至关重要。针对当代婚恋痛点,他提出“压力测试法”——通过共同应对堵车、旅行规划等场景,验证伴侣的风险耐受度。同时现场演示“期权定价模型”引发热议,他将恋爱比作支付期权费获取未来选择权,强调“30岁前应积累优质标的池,而非过早all in”。



“婚姻如同永续债,既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更需要通过尽职调查构建风险对冲机制。”刘继海结合自身26年金融从业经验,将投行尽调体系引入婚恋决策,创造性地提出“三维尽调法”:通过共同考试检验韧性,借助长途旅行观测协作能力,设置"安全词机制"防范情绪熔断。他特别警示“现金流枯竭风险”,指出情感忽视造成的精神虐待堪比庞氏骗局。在解决方案层面,他独创“婚姻久期管理理论”——短期波动用现金管理工具(如仪式感维护),中长期风险需配置权益类资产(如共同成长投资)。针对中年婚姻危机,他建议建立“家庭资产负债表”,通过健康、教育、情感等多维度资产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

讲座的最后,同学们积极和刘继海互动。针对“丧偶式育儿”难题,刘继海开出“家庭合伙人协议”药方,建议通过制度设计实现育儿投入的可视化计量。金融学子追问固收交易员的核心能力时,他直言:“初级岗位拼敏捷执行,顶级玩家靠圈子信用,真正的操盘手要像AI模型一样精准预判市场情绪。”

这场融合金融智慧与人文关怀的讲座持续2小时,刘继海用“金融人的浪漫”重新解构婚恋本质,其独到见解赢得阵阵掌声。正如他在结语所言:“婚姻如同利率互换协议,唯有持续进行公允价值评估,才能在时间的长河中实现风险收益的最优配置。”这场跨界对话不仅刷新了青年学子对婚恋的认知,更为新时代人际关系管理提供了创新范式。


文:刘赛、刘泽楷、聂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