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4日,经济管理学院分党委一行三十余人前往有着“人民第一堡垒”称号的顺义区焦庄户村开展“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主题党日活动。
焦庄户村地处半山区,平原地带没有高山密林作为掩护,但具备水井深,红胶土质,与邻村距离很近等优势条件。为了抗击日军侵略,焦庄户等地人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因地制宜开展了地道战斗争。在这片看似平常的冀东平原的土地下,隐藏着长达11.5公里、纵横交错、四村相连的“地下长城”。毛泽东1938年曾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在华北平原地区广泛开展的地道战,可谓人民战争的伟大创举之一。
教工党员走进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开放的地道,狭长昏暗的空间内隔不远就有单人掩体,或者分岔路,地道内还设有会议室、水井、陷阱、翻板、碾盘射击孔、地道射击孔、猪圈射击孔等生活设施和战斗设施。地道的原始高度只有不到1.5米,成年人只能弯腰前进。参观过之后,教工党员纷纷表示可以想象,当年的焦庄户人民为修建地道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随后,学院教工党员与村焦庄户村党支部进行了座谈,村支部书记韩少林同志介绍了焦庄户村的基本情况,并就新时期基层党支部建设和特色支部活动与教工党员展开讨论。今年84岁的原焦庄户村支部书记焦伶老先生回顾了焦庄户村的历史和发展,他说,日军的凶残有目共睹,地道也并非坚不可摧,最终能够守护家园,靠的是坚定的革命精神和共产党对战争的有力指挥。“老百姓的邻里守望、一致对外,让我们能打胜仗、保卫家园。”焦伶说。人民用守望家园、保家卫国的精神支柱,抗战工作的组织有力和抗战教育的薪火相传为焦庄户村建起了“天然屏障”。老支书简单、真诚和生动的描绘再现了焦庄户村民齐心协力、共御外侮的抗敌场景,也体现出村民们在艰苦年代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让教工党员对抗战期间群众性游击战争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也更加深刻体会到“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的内涵。
最后,在村支部书记韩少林同志的带领下,教工党员实地调研了焦庄户村农民增收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等情况,了解到焦庄户村以突出农村特色为出发点,利用当地红色旅游资源,鼓励农户发展采摘、垂钓、民俗接待等旅游服务项目,不断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并且以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以整洁、宜居、和谐为目标,优化农村环境,使农村居民享受到清新优美、鸟语花香的农村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