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王楠,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重点人才工程、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首批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入选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核心成员。担任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科技创新政策与评价专委会副秘书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腾讯院士专家工作站顾问。主要从事创新管理与数字化管理领域研究,在国际顶刊 UTD24、Nature 子刊、《经济研究》、《南开管理评论》、《中国管理科学》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向中央和北京市相关政府部门提交政策报告2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央办公室采纳或省部级领导批示。先后为商务部、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博鳌亚洲论坛、腾讯科技公司、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电信集团等提供决策咨询。
学术研究兴趣与领域:创新管理、数字化管理、科技创新与知识管理、数字平台与创新网络、社交网络
二、主要学习与访学经历
2005-200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管理学博士
2001-2005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理学学士2021-2024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汪寿阳)
2017-2018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合作导师:陈劲)
2016.1-2016.6 美国密歇根大学ROSS商学院创新与战略管理系,公派访问学者(合作导师:Brian Wu)
三、主要工作经历
2025-至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2009-2025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 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副院长/处长
2022-2023北京市丰台区商务局副局长(北京市委组织部选派干部挂职)
2007-2008 北京市朝阳区投资促进局局长助理(北京市委组织部选派挂职)
四、主要学术兼职
学术服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科技创新政策与评价专委会副秘书长、北京市政产学研用研究基地国有资产协同创新中心副秘书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技术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腾讯院士专家工作站顾问、腾讯雄安公司专家、全国工商业联合会非公经济委员会咨询顾问、中国核电工程内部项目评审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常务编委、《创新科技》编委会委员、《数字创新评论》编委会委员
杂志匿名审稿人:《南开管理评论》、《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管理科学》、《管理评论》、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Technovation、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等
五、主要科研成果
(一)主要中文学术论文
[1]焦豪,王林栋,王楠*,赫昭然.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中互补者产品策略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25,网络首发.
[2]王楠,郝亚,黄先开.数字商业模式:研究前沿、整合框架与未来展望.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9(06):42-55.
[3]王楠,孟凡凡,裴童心.以数字经济为依托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研究.创新科技,2024,22(04):1-9.(封面首篇文章)
[4]陈凌云,罗倩,钱海荣,王楠.渐进式跨国并购与知识转移效果的关系研究-以鸣志电器为例.科研管理,2023,44(05):105-112.
[5]王楠,陈宝莲,汪寿阳,杨淼.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对中小制造企业朴素式创新的影响研究.管理学报,2024,21(01):137-147.
[6]王楠,裴童心,陈劲.共同富裕框架下的科技创新实现路径:共创-共享-共益.创新科技,2022,22(04):1-9.(封面首篇文章)
[7]王楠,陈详详,孙百惠,陈劲.谁的创意更具价值?—基于公司内外部领先用户的对比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21,24(5):51-62,72.(人大书报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8]王楠,王莉雅,李瑶,陈劲.同侪影响对用户贡献行为的作用研究—基于网络客观大数据的分析.科学学研究,2021,39(12):2294-230.(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第十七届中国技术管理年会优秀论文)
[9]孙永波,丁沂昕,王楠.资源拼凑与创业机会认知的对接路径.科研管理,2021,42(02):130-137.
[10]王楠,王莉雅.用户创新与生产者创新的整合范式:数字化与协同视角.中国科技论坛,2020,(10):12-14.(面向2035的中国科技创新范式探索专栏约稿)
[11]王楠,王莉雅,王海军.开放性知识搜索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注意力分配的调节作用.技术经济,2020,39(10):74-83.
[12]王楠,陈详详,祁运丽,王莉雅.基于详尽可能性模型的用户创新社区创意采纳影响因素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20,28(3):213-222.
[13]王楠,陈详详,王海军.社区奖励对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内部动机的中介作用.科研管理,2019,40(8):238-246.(人大书报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4]王楠,陈详详,陈劲.虚拟社区奖励对知识共享的作用效果研究.科学学研究,2019,37(6):1071-1078+1132.(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人大书报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5]王楠,黄静,王斌.董事会社会资本、CEO权力与企业研发投资——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科研管理,2019,40(5):244-253.
[16]王海军,王楠*,陈劲.组织模块化嵌入的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美国多案例探索与启示.科学学研究,2019,37(5):845-855+960.
[17]王楠,张士凯,王海军.领先用户概念演进及影响后果:研究综述与展望.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9,40(03):31-42.
[18]王楠,张士凯,赵雨柔,陈劲.在线用户社区中领先用户特征对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管理评论,2019,31(2):82-93.
[19]王楠,张士凯,陈劲.领先用户研究:概念,测量与影响因素.科研管理,2019,40(1):170-177.(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20]王楠,冯伊萌,张士凯.特定领域创新性对消费者新产品采用的影响—以运动手环为例.技术经济,2018,37(12):5-13.
[21]王楠,苏杰,黄静.CEO权力异质性视角下政府资助对创业板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管理学报,2017,14(8):1199-1207.
[22]毛新述、王斌、林长泉、王楠.信息发布者与资本市场效率.经济研究,2013,48(10):69-81.
[23]王楠.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政府资助强度决策研究.科研管理,2012,33(4):10-16.
[24]王楠,李小忠.操作定位_经济效应与创业板市场的困境摆脱.改革,2012,(4):109-115.
[25]王楠.政府资助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选择研究.软科学,2012,26(2):12-18.
[26]王楠,李艳华.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政府资助时机选择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10):50-57.
[27]张新海,王楠.企业认知偏差与产能过剩.科研管理,2009,30(5):33-39.
[28]王楠,徐枞巍,李军.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适度规模研究.科学学研究,2008,26(2):395-401.
[29]王楠,徐枞巍,董红.基于SOM网络的高新技术企业财务评价及应用.科学学研究,2007,(25):276-281.
[30]王楠,徐枞巍,文柯.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及实证.科研管理,2007,(28):26-32.
[31]杨梅英,熊飞,管弦悦,王楠.R&D投入对北京市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科学学研究,2007,25:254-260.
(二)主要英文学术论文
[1]Nan Wang, Shan Pan, Yu Wang. How c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apabilities empower sustainabl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 dynamic capability perspective.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Journal, 2025, (05).
[2]Yiwei Jiang, Aifang Guo, Bingbing Cao, Nan Wang. How Can Emerging Brands Achieve Good Live Streaming Effectiveness? An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Fashion Industry.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25.
[3]Kaiyu Zhang, Qili Wang, Liangfei Qiu, Nan Wang*.Unveiling the Cost of Free: How an Ad-Sponsored Model Affects Serialized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24, (08). (UTD24)
[4]Ahsan Ali, Xianfang Xue, Nan Wang*, Xicheng Yin, Hussain Tariq. The interplay of team-level leader member exchang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development team performance: a mediated moderation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ing Projects in Business, 2024,(06).
[5]Nan Wang, Baolian Chen, Liya Wang, Zhenzhong Ma, Shan Pan. Big Data Analytics Capability and Social Innovation: The Mediating Role of Knowledg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2024, 11(1): 1-18.
[6]Ahsan Ali,Hongwei Wang, Nan Wang*.Investigating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Media on Employee Creativity: A Perspective from Social Network Ties.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2024,36(1):70-88.
[7]Nan Wang, Jiahao Wan, Zhenzhong Ma, Yan Zhou. How Digital Platform Capabilities Improve Sustainable Innovation: the Mediating Role of Open Innova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23(167):114080.(ESI全球前0.1%热点文章)
[8]Nan Wang, Wenxuan Xie, Yalan Huang, Zhenzhong Ma. Big Data Capa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Oriented Innovation: the Mediating Role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23,32(8):5702-5720.
[9]Nan Wang, Tian Lv, Liya Wang, Aifang Guo, Zhenzhong Ma. The Social Side of Innovation: Peer Influence in Online Brand Communities. Management Decision, 2023,61(10):2994-3016.
[10]Nan Wang, Wenxuan Xie, Victor Tiberius, Yong Qiu. Accelerating New Product Diffusion: How Lead Users Serve as Opinion Leaders in Social Networks.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2023,72(3):103297.
[11]Nan Wang, Liya Wang, Zhenzhong Ma, Shouyang Wang. From Knowledge Seeking to Knowledge Contribution: a Social Capital Perspective on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s in Online Q&A Communities.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 2022(182):121864.(ESI全球前1%高被引文章)
[12]Nan Wang, Jielin Yin, Zhenzhong Ma, Maolin Liao.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Rewards on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s in Virtual Communities.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022,26(03):485-505.
[13]Nan Wang, Wenxuan Xie, Ahsan Ali, Alexander Brem, Shouyang Wang. How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Capital Shape Users’ Continuance Intentions of Smart Wearable Products? Technology in Society,2022,68:101818.
[14]Nan Wang, Yalan Huang, Yaoyao Fu, Lingyun Chen. Does Lead Userness Matter for Electric Vehicles Adoption? An Integrated Perspective of Social Capital and Domain-Specific Innovativeness. 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r, 2022,21(6):1405-1419.
[15]Nan Wang, Mingdi Xiao, Ivan Savin. Complementarity Effect in the Innovation Strategy: Internal R&D and Acquisition of Capital with Embodied Technology. 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2021,46(03):459-482.
[16]Nan Wang,Victor Tiberius, Xiangxiang Chen, Alexander Brem, Fei Yu. Idea Selection and Adoption by Users-a Process Model in an Online Innovation Community. Technology Analysis and Strategy Management,2021,33(9):1036-1051.
[17]Ahsan Ali, Waseem Bahadur, Nan Wang*, Adeel Luqman, Ali Nawaz Khan. Improving Team Innovation Performance: Role of Social Media and Team Knowledge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Technology in Society. 2020,61(5):pp.101259.
[18]Chenling Shi, Lingling Yu, Nan Wang*, Bayi Cheng, and Xiongfei Cao. Effects of Social Media Overload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a Stressor–Strain–Outcome Perspective.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020,30(02),pp. 179-197.
[19]Haiyun Yu, Yanjie Shang, Nan Wang*, Zhenzhong Ma.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Decision Quality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Firm Performance for Chinese Entrepreneurs an Empirical Study. Sustainability, 2019,11(07):3660.
[20]Jia Yue Huang, Yun Fei Cao, Hui Ling Zhou, Hong Cao, Bao-Jun Tang*, Nan Wang*, Optimal Investment Timing and Scale Choice of Overseas Oil Project: a Real Option Approach. Energy,2018,(11):2954-2976.
(三)智库媒体咨政文章
[1]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光明日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刊)》, 2024年6月
[2]以数实融合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央宣传部《时事报告》(特别策划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2024年4月
[3]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科技日报(理论版)》2023年12月
[4]创新链主体协同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月
[5]培育壮大数字消费、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国家发展改革委主管中央新闻网站《中宏网》,2024年4月
[6]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助推新质生产力“能效”与“碳效”双提升,《企业家日报》,2024年5月
[7]以旧换新、唤醒新质生产力花开满园,《企业家日报》,2024年4月
[8]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机遇与挑战,中央办公厅采纳,2024年12月
[9]关于民营企业困难压力的调查分析报告,省委书记、副省长批示,2025年1月
[10]六大行业运行发展情况调查分析报告,省委书记、副省长批示,2025年1月
[11]数字赋能文旅产业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批示,2023年1月
[12]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国家卫生健康委批示,2023年10月
[13]丰台区商务服务业开放发展报告,北京市丰台区副区长批示,2023年7月
(四)主持的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数字经济驱动的企业社会创新商业模式构建与协同治理研究”(No.21BGL066),2021.9-,项目负责人,在研
[2]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企业网络创新社区中用户在线参与创新行为影响因素及用户间互动作用机制研究”(No.71602006),2017.1-2019.12,项目负责人,结项
[3]北京市哲学社科重点项目“科创中心建设背景下领先用户创新机制研究”(No.21DTR052),2021.8-2024.7,项目负责人,结项
[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0批面上资助(No.2021M703160),2021.10-2022.10,项目负责人,结项
[5]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京津冀地区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视阈下技术创新政策作用机制与优化研究”(No.9202004),2020.1-2023.2,项目负责人,结项
[6]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多重嵌入性视角下我国企业生态创新的动因及后果研究”(No.16YJC630121),2016.6-2019.6,项目负责人,结项
[7]北京市哲学社科基地项目“首都零售业共享经济模式中主体参与行为动因及后果研究”(No.17JDGLB023),2017.6-2020.6,项目负责人,结项
[8]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基于国家战略需求的各类主体融通创新体制机制研究”,2019.1-2019.12,主要执笔人,结项
[9]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突破路径研究”, 2019.1-2019.12,主要执笔人,结项
[10]“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属高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计划“用户在线参与创新合作策略及其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No.CIT&TCD201804015),2018.01-2020.12,项目负责人,结项
[11]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首都流通业研究基地资助项目“中小零售企业发展跨境电商的转型模式及价值创造机理研究”(No.JD-YB-2016-001),2016.1-2016.12, 项目负责人,结项
[12]科技创新平台-商科特色项目,2017.1-2017.12,项目负责人,结项
[13]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经济与生态协同的北京市技术创新政策作用机理与决策研究”(No.YETP1455),2013.1-2015.12,项目负责人,结项
[14]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政府资助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实施效果研究”(No.11JGC099),2012.1-2013.12,项目负责人,结项
[15]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面上项目“政府资助模式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价值的影响”(No.SM201210011002),2012.1-2013.12, 项目负责人,结项
(五)主要著作
[1]《基于实物期权的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资助方式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
[2]《数字时代的用户创新》,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
[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报告》,经济日报出版社,2024年(入选长安街读书会干部学习新书)
[4]《新形式下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年
[5]“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成都都市圈建设报告(2023)》编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5月
[6]“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成都都市圈建设报告(2022)》编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5月
[7]腾讯可持续发展-金钥匙·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经典案例,特邀专家,2023年
[8]《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部分章节,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
[9]《打造世界一流创新企业》部分章节,企业管理出版社,2022年(入选长安街读书会干部学习新书)
[10]《中小型生产性服务企业创新管理案例研究》部分章节,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年
(六)主要教材
[1]高等学校新文科系列教材.数字化管理系列《创新创业管理—基于数字时代实践》,王楠、陈劲、姚项军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2025年出版
[2]《数字商科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案例》,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2024年11月
六、主要获奖与荣誉称号
(一)主要学术科研荣誉
[1]2025年1月,第十五届“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中核工程构建链长主导的产业生态之路”
[2]2024年12月,第十六届中国商业联合会服务业科技创新奖三等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评估体系构建及应用”
[3]2024年8月,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重点人才工程
[4]2024年8月,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5]2023年12月,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数字创新与管理学术年会优秀论文
[6]2023年11月,第五届创新与知识管理国际会议(IKM2023)优秀论文
[7]2023年8月,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优秀著作二等奖
[8]2023年8月,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9]2024年1月,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技术管理年会2023年年度论文
[10]2021年9月,首批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
[11]2020年11 月,第十七届中国技术管理年会优秀论文
[12]2018、2019年,北京市首都高校师生服务“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双百行动计划”
[13]2018年7月,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
[14]2018年7月,清华大学优秀访问学者
[15]2018年3月,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优秀项目二等奖
[16]2014年7月,财政部中国会计学会优秀论文
[17]2013年7月,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
(二)主要立德树人荣誉
[1]2022年,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
[2]2022年,担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商管理)负责人
[3]2025年,教育部学位中心主题案例首席专家
[4]2020年,中国MBA优秀指导老师
[5]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6]2023年,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骨干成员
[7]2023年,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成员
[8]2022年,北京市属高校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成员
[9]2019年,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主讲教师
[10]2024年,入选新华思政全国示范课程
[11]2024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首届全国数字教育示范案例
[12]2023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创新创业导师
[13]2022年,“京彩大创”百强创业团队指导教师
[14]2024年,指导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
[15]2023年,指导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
[16]2022年,指导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
[17]2021年,指导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
[18]2019年,指导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
[19]2025年,北京市本科生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20]2023年,北京市本科生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21]2022年,北京市本科生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22]2021年,北京市本科生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23]2019年,北京市本科生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招生偏好(对于入选者,团队会因材施教,匹配足够的学术发展资源):
1、工商管理直博生/硕博连读/普博生/博士后:对创新管理、数字化管理与战略管理等领域相关学术研究感兴趣,毕业后有志于继续学术研究工作;
2、工商管理学术型/专业型硕士:对学术研究感兴趣、有志于继续读博深造,专业型硕士就读期间有兴趣开发企业案例、期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