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届世界航空运输学会世界大会(Air Transport Research Society World Conference)于2025年7月4日在香港理工大学圆满落幕。世界航空运输学会世界大会始于1997年,作为航空交通运输领域国际权威会议,大会提供了一个涵盖航空业各领域的优秀交流平台。
本届会议汇聚了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391名专家学者,围绕“迈向更绿色、可持续且具有韧性的航空业”展开了深入交流。经过两轮匿名评审,论文Unintended Social Loss due to Russia-Ukraine Airspace Closures: 1.2 Million Tons of CO₂ and $14.74 Billion Social Welfare Loss Annually for Airline Industry(俄乌空域关闭引发的非预期社会损失:航空业每年额外排放120万吨CO₂并造成147.4亿美元社会福利损失)脱颖而出,荣获本届会议唯一最佳论文奖(Best Overall Paper Award)。最佳论文奖是世界航空运输学会世界大会的最高学术荣誉,旨在表彰对航空领域具有重要贡献的研究成果。


北航经管学院副教授、低碳治理与政策智能教育部文科实验室研究员王楚男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北航经管学院教授、实验室主任范英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硕士研究生程颖、曹方煜为论文合作者。该论文由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合肥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以及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13位合作者共同完成。该研究首次全面评估了俄乌冲突对全球航空业造成的负面社会外部性,涵盖碳排放与社会福利双重维度,不仅深化了地缘政治风险如何重塑航空排放的理论认知,更为构建更具韧性与协同性的全球气候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
论文摘要:俄乌冲突导致的空域关闭不仅直接扰乱了欧洲和俄罗斯等受影响地区的航空运营,还可能对第三方国家/地区产生连锁影响。然而,这一事件对航空公司二氧化碳排放和社会福利变化(包括乘客福利、航空利润以及碳排放的社会成本)的具体影响仍不明确。本研究基于航班级大数据的计量分析,全面评估了俄乌空域关闭对航空碳排放和社会福利变化的持续影响。研究发现:改道航班增加了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造成重大环境成本(称为集约效应);由于直飞航班减少和绕行时间延长,还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福利损失(称为广延效应);冲突影响已超出直接相关国家,对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第三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溢出效应。具体而言:5000公里以上的长途航线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燃油成本增幅达到中短途航线的1.5-3倍;亚欧、欧澳等高密度航线市场出现了明显的二氧化碳排放激增现象。这些研究结果为政策制定者和行业利益相关者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优化空中交通管理、减少环境足迹,并协调经济发展目标与社会福利需求之间的关系。